我院首例左腎盂旁囊腫輸尿管軟鏡鈥激光內切開去頂減壓內引流術獲
文章來源:福州臺江醫院
導讀
近日,我院泌尿外科阮秀武醫生和協和醫院專家合作,成功實施了一臺左腎盂旁囊腫輸尿管軟鏡鈥激光內切開去頂減壓內引流術+碎石取石術,此為我院首例,再次填補了該手術方法的空白。
據了解,患者肖先生今年46歲,出現反復腰部酸痛1年,最近加重,到當地醫院就診,經彩超檢查顯示:1、左腎多發性結石;2、左腎積水,后來肖先生經朋友推薦到福州臺江醫院住院治療。
到院后,泌尿外科阮秀武醫生接診,經進一步CT、造影檢查后,發現左腎不是積水,而是腎盂旁有個3~4公分的囊腫,伴左腎下盞結石。阮醫生表示,幸好及時發現,否則如果時間久了,囊腫壓迫,腎盂會出現梗阻,進而影響腎功能。
針對該病例,傳統有多種手術方案,但阮醫生為患者選擇了一種最微創的手術方式:
左腎盂旁囊腫輸尿管軟鏡鈥激光內切開去頂減壓內引流+碎石取石術,該手術方式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不高。手術后,患者只需住院兩三天便可出院。
術后復查,患者不但囊腫消失,而且結石清理干凈,恢復效果很好,患者非常滿意。日前,患者已出院。
相關鏈接
腎盂旁囊腫
腎盂旁囊腫是由單純性腎囊腫發展變化而來,囊壁由一薄層纖維組織覆以一層扁平上皮,內含草黃色清液,少數囊腫內含血性液體,感染后壁可增厚,內含黏稠的液體。
發生在腎門腎竇附近的囊腫,長大后可進入腎竇,命名為腎盂旁囊腫。腎盂旁囊腫多由先天性因素造成,發病年齡在50歲以后。腎盂旁囊腫通常單發,也可多發,雙側同時發病較少。組織學來源為腎實質或陳舊性含尿囊腫,臨床將這兩種通稱為腎盂旁囊腫。
病因
腎盂旁囊腫形成的原因大多由父母基因遺傳緣故,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也有的不屬于父母遺傳造成,而是在胚胎形成過程中,基因發生了突變,形成了腎盂旁囊腫。
臨床表現
1、腰部疼痛:由于囊腫壓迫腎盂、輸尿管,使平滑肌痙攣或囊腫生長牽拉包膜及繼發性腎積水所致。此為較常見的癥狀。
2、血尿:由于平滑肌痙攣可產生鏡下或肉眼血尿,囊腫破裂并與腎盂相通后則為肉眼血尿甚至蚓條狀血塊。
3、高血壓:囊腫壓迫導致腎缺血,腎素、血管緊張素增高。
4、觸診:囊腫較大或腎積水巨大者可觸及腹部包塊。
5、感染:合并感染時可有寒戰、高熱、腎區叩痛等癥狀。
6、其他:囊腫小或壓迫腎盂輕微時可無癥狀。
檢查
01
靜脈腎盂造影:可發現腎盂、腎盞或上段輸尿管被腎門旁或腎竇內有一圓形腫物壓迫,出現弧形壓跡、變形、移位或拉長,如囊腫與腎盂腎盞無交通,則腫物無造影劑,較小的囊腫可無上述改變。
02
CT檢查:可顯示腎盂旁邊界清楚、均勻低密度的橢圓形包塊,腎盂旁囊腫位于腎竇內,較大的囊腫可向腎門突出;而腎囊腫多位于腎皮質區,呈圓形,可為單發或多發。
03
B超檢查:可見腎門附近有一液性暗區。易被誤認為腎盂積水;在一些非梗阻條件下集合系統亦可顯示擴張,如腎外腎盂、較大的腎漏斗部、可擴張性腎盂及因反流性腎疾病所致腎盞擴張,因此超聲診斷腎盂旁囊腫的假陽性率達11%~26%。
04
磁共振檢查:可見腎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低信號。
治療
手術方法選擇
★(1)腹腔鏡囊腫切除術,具有創傷小、病人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腹腔鏡技術治療腎盂旁囊腫安全可靠,充分體現了腹腔鏡手術的微創優勢。
★(2)囊腫去頂減壓或囊腫切除術,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切除大部分囊壁,并以腎盂周圍帶蒂脂肪填塞。
★(3)B超定位下穿刺抽吸囊腫液并注射硬化劑。此種方法容易復發。
★(4)單側腎盂旁囊腫可采用經腹膜后途徑,雙側囊腫可采用經腹腔途徑同時處理。
★(5)采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內切開去頂減壓內引流術是近來最微創、最先進的治療方法,有條件的醫院值得推廣。